天天快讯:教育心理学-谈谈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学习动机理论的重点与难点,在考试过程中考查的题型为全题型,即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考查的角度是匹配(理论名称、代表人物、观点的对应)。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

1.地位:最早提出的归因理论


【资料图】

2.观点: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内部。

二、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1.控制点-概念: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旨在对个体的归因差异进行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

2.控制点的类型:内控;外控。

内控外控
在内在外
——自己的努力失败——自己的疏忽——幸运失败——外部影响
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

3.教育启示:教师控制点

内控(教师自身因素)——更具有责任感

外控(教师以外的因素——学生的能力、客观条件、环境等)——呈消极态度,听之任之

三、维纳的归因理论

1.三维度与六因素的内容

因素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能力
努力程度
工作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外界环境

【注】1.考查角度:维度与因素的对应

2.技巧:排除法

①可控——努力

②稳定——能力、工作难度

③内部——一心二力属内部

2.归因对人的影响

①因素来源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

②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

③可控性维度既与情感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努力骄傲继续努力
失败羞愧继续努力
能力维护挑战
失败习得性无助自暴自弃

【教育启示】

①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②在作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高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3.习得性无助

①提出者:塞利格曼

②概念: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③实验:塞利格曼电击狗实验

④教育启示:老师在给学生设置任务时,要避免学生努力也实现不了的高难度任务,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任务。

4.归因指导

①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②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

5.影响成败归因的因素

①有关他人行为的信息;

②个体通过以往行为结果获得的经验;

③个体的自我认知;

④教育训练。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